关注创新体制机制 建设种业强国_甘玉23玉米杂交种_欧宝娱乐手机版app官方网站下载

甘玉23玉米杂交种

欧宝娱乐手机版app下载

关注创新体制机制 建设种业强国

发布日期:2023-11-27 11:33:10来源:甘玉23玉米杂交种点击量:1]

  位于农业产业链最上游的种业,是国家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也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对于全球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国来讲,做大做强民族种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面对跨国公司的全方面进入,面对洋种子的激烈竞争,民族种业差距何在?如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民族种业做大做强还面临哪些困难?

  围绕以上问题,中国种业商务网推出“创新体制机制 建设种业强国”专题,敬请您的关注。

  蛇年春节还没过完,山西屯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总监韩俊强就马不停蹄地跑开了:在陕西、河南等玉米春播区,他一天跑几个行政村,不厌其烦地向当地农民传授玉米新品种京科968的栽培方法。

  虽然跑得腿酸脚疼,但他却无意放慢脚步:“面对洋种子的激烈竞争,不抓紧不行啊!”

  这种“不抓紧不行”的紧迫感、危机感,近些年来一直笼罩着国内种业界。从有关部门的政府官员到科研院所的育种专家,再到全国各地的种子公司,都已达成清醒的共识:跨国种业公司已全方面进入,如果再不奋起直追、做大做强,民族种业就会发生更大面积的“失守”。(详细》》》)

  “一粒种子能改变一个世界”,国人对于种子的重要性并无疑义。但说到种子的高科技属性,许多人认识尚不清楚。在有些人眼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育种专家所干的活儿,似乎很“土”,与高科技不沾边。其实,经过上百年的发展,现代种业已发展成为典型的高科技产业:不仅是高科技含量,而且是高的附加价值、高资本投入,同时周期长、风险高、品种经济寿命短、更新换代快。从国外的跨国种业公司来看,种业的高科技属性尤其明显。

  种业附加值高。以番茄为例, 1粒番茄种子可以卖到1欧元,1公斤番茄种子的市场售价高达60万欧元。据统计,名列前茅的跨国种业公司毛利率在50%以上、纯利率在20%以上。对于农民来说,良种的投入产出比也会更高。

  研发投入强度大。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世界种业十强的种业研发投入占同期销售额比例高达10%―30%。2010―2011年度世界种业十强的研发投入总额为44.78亿美元,占同期销售额的比例为18.7%,其中前五强的研发投入总额为41.51亿美元,占同期销售额的比例高达20.2%。荷兰瑞克斯旺、安莎等蔬菜种子公司近年研发投入占比,甚至达到25%―30%。而同期装备制造业跨国公司的研发投入占比,只在5%左右。(详细》》》)

  这些天,北京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赵久然心情很不错:由于采用了新的科企合作模式,他率领团队精心选育的国审玉米新品种京科968去年一年就生产种子1000万公斤。眼下,我国从南到北正逐渐进入玉米春播期,这些种子今年可推广种植600万亩,是去年播种面积的10倍。

  与赵久然一样,参与合作的几家企业和制种基地的农户也非常满意。去年他们每亩的制种产量平均高达500公斤,而且质量也特别高,很受农民们的欢迎。

  这种新的合作模式,是由玉米中心牵头,与5家种子企业合作,成立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玉米新品种研发联合体,共同开发推广京科968。

  “不瞒你说,在此之前,我们对这种合作方式真的没什么把握。”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鹏说,“现在我们心里有底了,今年准备扩大制种面积,希望明年能有更多的种子上市。”(详细》》》)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说明,让企业尽快成为种子选育、繁殖、推广的主体,是民族种业迅速做强做大、与跨国公司同台竞争的“王道”

  你能举出几位国外知名的育种专家吗?你不会不知道孟山都、先锋等跨国种业公司吧?

  种业市场自2001年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作物种子频频告急:约95%的甜菜、50%以上的食葵、相当份额的高端蔬菜,被洋种子取而代之;

  我国目前拥有超过600亿元的巨大市场,但迄今为止却没有一家种子企业能进入世界十强

  对于上述现象背后的最终的原因,国内种业界已达成广泛共识:同其它产业一样,长期以来种业研发和生产销售脱节严重,未能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育繁推”一体化育种体系。(详细》》》)

  谷子古称“稷”,被誉为“五谷之首”,在上世纪50年代曾与玉米平分天下,种植培养面积一度达1.5亿亩左右。到了70年代,产量低的谷子逐渐让位于新培育的高产杂交玉米,种植培养面积锐减到现在的2000万亩左右。

  经过30多年的不懈探索,赵治海团队终于培育出高产、抗旱、优质的“张杂谷”,平均亩产400公斤以上,几乎是常规品种产量的两倍;其中“张杂谷5号”更是创造了亩产811.9公斤的世界之最,填补了世界谷子育种史上的空白,成为继杂交玉米和杂交水稻之后粮食大幅增产的又一重大突破,赵治海研究员也因此赢得了“杂交谷子之父”的美誉。(详细》》》)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所长万建民介绍说,2012年,在农业部种子管理局等部门的指导和全力支持下,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一同成立“中玉科企联合种业技术公司”,通过协同创建种质资源鉴定与创新平台、生物技术育种研发与应用平台、品种联合测试平台,共担投入、共享成果,共同推进种业技术创新。

  据了解,通过科企合作率先建立了“玉米种质资源研究与创新技术平台”,促进相关企业种质资源引进和基础材料创新。与此同时,通过培训会、工作落实会、田间展示会、电话会、人员互动和电子邮件沟通等形式与措施,积极地推进科企合作,在东北区、华北区、黄淮海区5个地点种植优良自交系、新材料、优异种质资源150份,联合评价种质资源和育种材料。通过田间展示和纸质材料向各企业介绍材料,供企业选择优异资源,协同推进了种子企业育种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详细》》》)

  稳定性、一致性和特异性是某一作物群体成为品种的三个基础要求。品种的类型有:纯系品种,杂交品种,群体品种,无性系品种。

  作物常规育种一般来说包括下列基本步骤:遗传变异的发现和创新,遗传变异的选择和固定,品种(组合、群体)的决选和审定,新品种繁殖和推广。

  根据作物的遗传特性,确定育种目标,育种目标是作物育种的“蓝图”。针对育种性状目标收集或引进种质资源,再根据目标性状的遗传规律,选配亲本,组培杂交组合,筛选出符合育种目标的杂种F1代。亲本选配是杂交育种工作的基础,只有优良的亲本才能选育出优良的品种;次年种植F2,在F2为分离世代,群体分离出性状各异的后代单株,根据育种目标选择优良单株,即遗传变异的发现和创新;连续种植F3F6,根据育种目标选择优良单株,并使其稳定;选择优良的株系参加国家或省级品种区域试验,达到国家或省级新品种审定标准的品种,经国家或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后,可以在适宜地区进行推广种植。品种培育过程较为漫长,从亲本收集和组合选配到新品种审定需要810年。(详细》》》)

  要进一步深化科企合作,现阶段首先是要协调和处理好科研单位与企业之间关系,在利益分配上要尽量做到平衡

  眼下,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随着中国种业市场的开放和规模的迅速增长,世界各大跨国种业集团快速抢占我国市场,已经对我国民族种业形成严峻挑战。

  虽然目前国内种业界已达成共识:民族种业要想做强做大,必须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育繁推一体化”育种体系。然而,人们也意识到,就我国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的现状而言,这个体系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还需要一个过程。

  从当前我国种子企业来看,虽然具备市场推广优势,在组织生产、推广营销、构建渠道等方面得心应手,但其自主育种研发实力还很薄弱,同时缺少可供开发的新品种。大部分企业不具备建立育种研发机构的条件和能力,部分企业即使建立了研发机构也很难招聘到高水平育种人才。再从科研单位来看,虽然具有育种技术、人才和资源优势,但在品种的市场推广手段和经验上却明显欠缺。这些单位由于缺乏足够的科研经费和明晰的市场定位,科研单位品种选育工作得不到有效开展,沉淀了大量科技资源。(详细》》》)

  据赵昌平介绍,杂交小麦被认为是今后小麦产量大幅度提高的首选,也是国际上农业高技术和现代种业竞争的焦点之一。然而,由于小麦基因的复杂性,它的杂种优势利用一直是世界性科学难题。世界主要国家的玉米、水稻、油菜和蔬菜种子分别实现作物杂种化,杂交小麦是世界上唯一尚未开发的最大种业。

  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们国家科学家对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材料的重大发现,我国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在国际上率先取得重大突破。

  在此基础上,历经20余年攻关,赵昌平团队首创了中国二系杂交小麦技术体系,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成功培育出能够大面积生产、示范、推广的杂交小麦品种,实现商业化。业内专家一致认为,二系杂交小麦技术体系的创建,是我国小麦育种领域中的一项重大成果,使我国杂交小麦研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自从我们的祖国杂交小麦取得突破以后,现在世界上其它国家,尤其一些发达国家和强势的跨国公司,立马又将杂交小麦列入小麦科学的重点任务加以攻关和研发,并且也非常迫切地寻求与中国的合作。”赵昌平坦言,已经有过好几家国际知名种业公司曾亲自找上门来提出合作请求。“他们给出的条件的确很诱人,但最终都被我们一一回绝了。我还是希望能和我们的祖国自己的种业公司合作。杂交小麦种业是一块未经开发的处女地,我们在研究领域已处于领先,种业就应该把握机会紧紧跟上,占得先机。中国杂交小麦种业的崛起将会成为中国高技术种业走向世界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全方面提升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和种业科技核心竞争力。”(详细》》》)

  ■保护种业知识产权,不单单是保障农民和科研单位、育种企业的权益,而且事关国家利益

  不久前,一位农民来信反映买到假种子的惨痛经历:他按要求精心种植、管理,不料收获的水稻大部分是瘪的,农药化肥成本都没收回,“大半年白忙活了!”

  近年来,我国对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日益加大,种子市场改观很多,但毋庸置疑的是,形式多样的侵犯权利的行为依旧扰乱种业市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还远未到乐观的时候。

  假种子不仅给种植者造成不可挽救的损失,也严重挫伤了科研单位和正规种子企业的积极性。新品种是育种者智慧和心血的结晶,种业是典型的高科技产业,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只有获得合理的回报,才能支撑后续研究和持续发展。

  试想,如果通过仿制、“套牌”等方式,就能轻松地抢占市场、非法获利,还有多少人愿意冒着风险、绞尽脑汁做育种的创新工作。因此,假若对此类侵犯权利的行为不加严惩,将严重阻碍种业的创新和发展。(详细》》》)

  ■做大做强民族种业,还有待种业界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面对农业现代化的迫切需求,面对与种业强国在育种水平上的巨大差距,面对跨国种业公司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做大做强民族种业的文章才刚破题,建设种业强国才刚迈出长征的第一步。

  ■做大做强民族种业,还有待种业界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一方面,需要种业界按照“育繁推”一体化的思路“苦练内功”;另一方面,也亟待有关部门和地方切实履行政府职能,为种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

  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近年来民族种业蒸蒸日上的大好形势,似不为过。自2011年4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快速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以来,在有关部门和种业界的共同努力下,各种各样的形式的科企合作快速推进、“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初步形成,种子企业兼并重组阔步前行、“多小散”的乱局大为改观,种子打假力度空前、市场环境进一步净化可以说,中国种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当然,面对农业现代化的迫切需求,面对与种业强国在育种水平上的巨大差距,面对跨国种业公司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做大做强民族种业的文章才刚破题,建设种业强国才刚迈出长征的第一步。(详细》》》)

  自2011年4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快速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以来,民族种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种业界在为此高兴的同时,也普遍反映:目前还存在缺乏育种公共服务平台、企业过多过散、品种评审效率不高、种子侵犯权利的行为屡禁不止等障碍。

  “我们将通过建、并、改、打等措施,进一步扫清民族种业发展面临的障碍,为加快建设种业强国保驾护航。”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局长张延秋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记者:目前世界种业已经全方面进入分子育种时代,生物育种技术成为种业竞争的关键。我国的生物育种尚处于起步阶段,急需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农业部有何考虑?

  张延秋:的确是这样。为抢占种业竞争制高点,种业发达国家特别是跨国种业公司,纷纷建设规模化、工程化分子育种平台,育种水平和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培育新品种速度明显加快。(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