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解读隆平高科2019年年报及20年重点任务_欧宝娱乐手机版app下载_欧宝娱乐手机版app官方网站下载

欧宝娱乐手机版app下载

欧宝娱乐手机版app下载

全方位解读隆平高科2019年年报及20年重点任务

发布日期:2023-11-23 01:43:31来源:欧宝娱乐手机版app下载点击量:1]

  4月29日,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公司)发布《2019年年度报告》,笔者将其主要内容做摘录,以供读者参考。

  公司成立20年来, 从始至终坚持战略引领, 实现了总实力超越国内同行, 能够与国际种业巨头同台竞技的不易成就。在国家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行业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29亿元, 比上年同期下降12.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8亿元, 比上年同期下降137.71%。经历行业低谷期与业绩低谷期的双重洗礼, 报告期内, 公司基于良好的业务基础和领先的研发

  与创新能力, 坚持聚焦主业, 持续推进产业升级和管理变革, 实现了稳健发展的同时也为行业景气度回升后的新一轮高水平发展蓄力。

  水稻种子方面, 受粮价持续低迷导致的农户种植效益、 种粮积极性下降, 行业加快出清等因素影响,国内杂交水稻的市场行情报价和销量均承受较大压力。报告期内企业成立水稻市场管理委员会, 推出“史上最严” 市场管控政策, 对隆两优、 晶两优系列品种的运作品牌、 品种、 区域和渠道进行了梳理和精减, 实施严格的品种投放、 品牌与价格政策体系并强化市场巡查, 全年公司杂交水稻种子实现营业收入12.56亿元,公司核心品系销量稳中有升, 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公司在报告期内进行了水稻产业的研发、 生产、 营销全方位升级, 为未来水稻新品种有序投放运作、 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率水平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玉米种子方面, 国内玉米培养种植面积在经历连续三年调减后, 玉米整体库存逐步下降, 行业基本面逐步回暖。报告期内, 公司玉米种子生产、 营销协同效果显现, 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78亿元, 联创839, 嘉禧100, 隆创310等新品种推广势头良好, 公司玉米种子产业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自主研发玉米市场份额稳居全国首位。

  蔬菜瓜果种子方面, 公司黄瓜种子单产实现突破, 育繁推一体化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辣椒种子通过商业化育种与推广体系升级, 业务规模及盈利能力实现良好成长, 如“湘研朝天椒” 增长势头强劲;甜瓜种子以“博洋9号” 为代表的德瑞特新品种继续火爆市场。报告期内, 公司蔬菜瓜果种子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47亿元。食葵种子方面, 全年推广杂交食葵种植培养面积271万亩, 占全国市场占有率约31%。全年杂交食葵种子实现营业收入1.74亿元, 销量全球第一, 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谷子种子方面, 全年推广杂交谷子种植培养面积182万亩, 占全国市场占有率约25%。全年杂交谷子实现营业收入1.18亿元。同时“张杂谷” 系列新产品于报告期内获准谷子种子进出口生产经营许可证, 为“张杂谷”走向世界提供了发展机遇。

  随着种业调整迈向深入, 市场之间的竞争将逐渐进入相对成熟、 有序的发展阶段, 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领先的产业运作能力将带动整个行业的价值提升。

  公司坚持“市场与产业导向、 信息与资源共享、 标准与评价统一、 分工与协作明确” 的研发创新工作原则, 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 市场为导向、 产学研紧密结合” 的商业化育种体系, 提出了“提升生物技术平台、 夯实传统育种平台、 完善测试评价平台、 扩大研发队伍规模、 统一多作物研发平台” 的科研目标和“以生物技术为方向, 以全球布局、 商业化管理为基础” 的研发战略, 奠定了公司强有力的研发优势。

  报告期内, 公司获得国家审定的水稻品种106个次、 省级审定的水稻品种59个次、 国际水稻获得推广许可品种4个次, 悦两优、 振两优、 捷两优等杂交水稻系列新品种正按计划审定并推向市场;国家审定的玉米品种35个次、 省级审定的玉米品种8个次, 国家审定的棉花品种1个次, 省级审定的小麦品种1个次,黄瓜登记品种60个次, 食葵登记品种7个次, 谷子登记品种3个次。

  2019年度申请植物新品种权180件, 其中水稻85件, 玉米78件, 辣椒11件, 黄瓜5件, 棉花1件;2019年度取得授权植物新品种权22件, 其中水稻14件, 玉米4件, 向日葵3件, 小麦1件。截至报告期末, 公司累计取得授权植物新品种权301件。

  2019年申请国家专利21件, 其中申请发明专利18件, 实用新型专利1件, 外观设计2件;2019年度取得授权专利8件, 其中授权发明专利5件, 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件;截至报告期末, 公司共拥有专利48件, 其中发明专利29件, 实用新型专利12件, 外观专利7件。

  2020年1月21日, 农业农村部公布了2019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 批准清单, 这中间还包括参股公司杭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杭州瑞丰”)的转基因玉米瑞丰125, 该玉米融合两个Bt抗虫基因, 能有效控制我国玉米田的主要鳞翅目害虫, 预期在延缓害虫抗性产生方面具有优势,所含抗除草剂基因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基因,可满足我国农民田间除草需求。此外,对目前入侵我国西南地区、 黄淮海地区的草地贪夜蛾也具有一定的抗性。截至目前, 杭州瑞丰多个玉米骨干品种已开发完成转基因版本, 且已依照国家法规要求在稳步推进后续的商业化审批流程。报告期内, 控股子公司隆平生物技术(海南) 有限公司成功研发出LP007等转基因优良性状, 进一步强化了公司在转基因技术领域的竞争优势。

  作为行业龙头, 公司在传统研发和以转基因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储备方面准备充足、 能力叠加, 将有效帮助公司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行业优势地位。

  报告期内, 公司持续秉承“产品零缺陷, 服务零遗憾” 的质量理念, 以推进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产业化、 生产加工信息化为手段, 强化种子质量全流程控制, 不断健全、 完善质量管理及检验监督等质量控制技术体系, 从严把控入库种子质量。以晶两优及部分拟推广新品种为代表的杂交水稻种子质量明显提高(实际执行芽率标准≥85%) , 远超同行;中科玉505、 裕丰303、 农大372、 隆平206等玉米大品种种子质量在业内保持领先水平;蔬菜种子、 食葵、 谷子和小麦等产业板块执行高于国标、 远超同行的种子质量企业标准。种子质量控制水平的持续提升, 将成为公司产业竞争的新优势。

  报告期内, 公司依照董事会战略中期梳理与推进工作的要求, 以管理变革总体目标为指引, 组建管理变革工作办公室, 对“隆平高科远景战略及五年战略目标与规划” 进行了中期回顾, 持续推进组织变革、人员优化、 机制建设、 文化建设、 内控管理等重点专项工作, 致力于将隆平高科打造成管控权责清晰、 人才梯队储备有序、 治理机制科学合理的高效组织。

  报告期内, 公司在多个重要领域取得较好成效。一是聚焦主业, 优化资源配置、 提升投入产出率。报告期, 公司全面梳理了公司现在存在资源状况, 加快退出参股性且与主业无关的投资, 确保有限的资源优先满足核心业务的发展。二是强化内部管控、 优化管理机制、 提升运营效率。报告期, 公司推进组织变革, 包括对整个组织架构管控权责体系做调整和优化, 既明显降低了成本费用, 又理顺管理、 强化体系。三是大力推进信息化战略落地, 加快数字化转型。报告期, 公司持续强化信息化体系, 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并通过数字化驱动营销创新与研发创新。

  作为一家以“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院士名字命名的农业高科技上市公司, 公司从始至终坚持“推动种业进步, 造福世界人民” 的历史使命, 以“世界优秀的种业公司, 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综合农业服务解决方案”为愿景, 以现代种业产业化为发展趋势, 持续提升领先行业的品牌影响力。

  报告期内, 公司品牌声誉和行业影响力得到逐步提升。庆祝建国70周年之际, 公司名誉董事长、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院士荣获共和国勋章, 公司荣膺2019中国品牌强国盛典榜样100品牌, 并获评中国品牌节华谱奖、 建国70周年70中国品牌等殊荣;同时, 公司继2010年、 2013年和2016年之后, 第四次荣膺“中国种业信用明星企业” 榜首, 旗下联创种业入选“中国种业信用明星企业” , 巡天农业和江西科源入选“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 , 德瑞特和湘研种业入选“中国蔬菜种业信用骨干企业” , 公司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1、 2019年度公司申请植物新品种权180件, 其中水稻85件, 玉米78件, 辣椒11件, 黄瓜5件, 棉花1件;2019年度取得授权植物新品种权22件, 其中水稻14件, 玉米4件, 向日葵3件, 小麦1件。截至报告期末, 公司累计取得授权植物新品种权301件。

  2、 2019年度公司申请国家专利21件, 其中申请发明专利18件, 实用新型专利1件, 外观设计2件;2019年度取得授权专利8件, 其中授权发明专利5件, 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件;截至报告期末, 公司共拥有专利48件, 其中发明专利29件, 实用新型专利12件, 外观专利7件。

  3 2019年度, 公司制种产量为14,248.50万公斤, 相比2018年度增长4.66%。发生的销售退回总额为86,239.89万元, 水稻的隆香优系列、 Y两优系列及玉米的安隆牌等系列退货率略高于其他品系。

  品种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科学技术研发能力是种业企业最重要的竞争力。公司现已建设完成国内领先的商业化育种体系, 并从始至终坚持市场需求导向的研发创新理念, 水稻、 玉米研发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持续立足行业前列。目前公司作物育种研发试验基地总面积近10,000亩, 在全球水稻、 玉米以及国内蔬菜、 谷子、 食葵等主要生态区都建有多个育种站,水稻、 玉米年组配数量超30万份, 通过审定及登记的水稻、 玉米、 蔬菜等农作物品种数量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已创新、 积累了大量符合市场需求的种子资源品系, 可组织并且开展覆盖我国水稻、玉米大部分生态区域以及东南亚、 南亚等水稻主要种植国家部分生态区域的大规模品种测试评价工作。同时公司在湖南、 天津、 河南等地拥有多个国内生物技术实验室和巴西生物技术研发中心, 依靠华智水稻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隆平高科长沙生物技术实验室、 隆平高科生物技术(玉米) 中心等分子育种平台着力将分子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 生物性状开发、 种质资源创新、 生物计算信息化等技术在助力公司巩固

  行业领头羊的同时, 切实提高了公司研发创新水平和科研转化效率, 规模化品种创新水平大幅提升。

  报告期内, 公司以科技委员会为科研议事决策机构, 统筹负责科研管理及研发布局, 以总部研发中心及科技委员会办公室作为执行推动部门, 以玉米产业为重点进一步推进组织架构完善, 并将水稻及黄瓜等较为完善的商业化育种体系进一步向系统内其他作物推广, 加快推出绿色优质高产新品种, 率先实现品种的升级换代, 提高农户种植效益, 逐步提升公司的产业竞争能力, 促进公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保障了育种创新工作的逐步深入和品种创新水平成果产出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2019年, 公司新品种生态测试网保持稳定, 国内水稻测试网覆盖长江流域、 华南及黄淮海地区, 绿色通道自主试验点次数量418个次, 完成618个次品种试验, 全年各级试验共测试品种1,097个次, 国际水稻测试网以三亚海外为主, 辐射印度、 印尼、 孟加拉、 越南以及巴基斯坦等主要目标市场, 水稻测试数量达1,242个次;玉米测试整合北京联创、 河北巡天等玉米产业公司在西南区、 黄淮海区、 东华北区等主要玉米产区的生态测试网, 形成了集团玉米规划化网络布局, 共计完成玉米测试327个次;小麦依托联合体及省级试验2019年共计测试34个品种;蔬菜、 谷子等测试体系在主产区依托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基础, 稳定开展新品种测试, 完成22,177个次黄瓜、 南瓜、 辣椒等作物测试评价。截至2019年底, 育种体系在中国、 巴西、美国、 巴基斯坦等7个国家建有13个水稻育种站, 22个玉米育种站, 7个蔬菜育种站, 4个谷子育种站和3个食葵育种站, 试验基地总面积近10,000亩。

  报告期内, 公司获得国家审定的水稻品种106个次、 省级审定的水稻品种59个次, 水稻不育系鉴定27个次;国家审定的玉米品种35个次、 省级审定的玉米品种8个次, 国家审定的棉花品种1个次、 省级审定的小麦品种1个次;国际水稻获得推广许可4个次;黄瓜登记品种60个次、 向日葵登记品种7个次、 谷子登记品种3个次。

  申请植物新品种权180件, 其中水稻85件, 玉米78件, 辣椒11件、 黄瓜5件、 棉花1件;取得授权植物新品种权22件, 其中水稻14件, 玉米4件, 向日葵3件, 小麦1件。截至报告期末, 公司累计取得授权植物新品种权301件。

  报告期内, 公司申请国家专利21件, 其中申请发明专利18件, 实用新型专利1件, 外观设计2件;取得授权专利8件, 其中授权发明专利5件, 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件;截至报告期末, 企业具有有效专利48件,其中发明专利29件, 实用新型专利12件, 外观专利7件。

  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以现代种业产业化为发展趋势,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 主要是做农作物高科技种子及种苗的研发、 繁育、 推广及服务。公司基本的产品包括杂交水稻种子、 玉米种子、 蔬菜瓜果种子、 小麦种子、 食葵种子、 杂交谷子种子、 油菜种子、 棉花种子及综合农业服务等, 其中水稻种子、 玉米种子、 蔬菜种子为公司核心业务板块。

  公司的生产和采购一般采取“公司+代制商(大户) ” 的委托代制模式和“公司+基地+农户” 的自制模式和公司流转/租赁土地自办基地模式, 其中委托代制模式和自制模式为公司目前主要的生产采购模式。

  委托代制模式,即订单模式。公司委托诚信度高、 制种技术和组织能力强、 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代制商(大户) 进行制种。公司与代制商(大户) 签署种子委托生产合同, 代制商负责组织进行种子生产, 企业来提供亲本材料, 提供生产技术方案参考意见, 并安排生产技术人员对田间质量关键环节做监督和检查。待种子收获后,代制商将种子交付公司,经公司检验合格后按合同约定的价格将种子款支付给代制商。在委托代制模式下, 如出现自然灾害、 技术方案不当等情况影响制种产量,主要风险由代制商承担,公司会根据真实的情况给予一定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补偿。

  自制模式,即公司与村/镇基层组织及农户签订三方生产合同,基层组织负责当年生产面积落实、 田间生产除杂、 种子收购等关键技术与环节的协调与组织, 农户负责田间操作,公司委派技术人员驻制种基地进行全过程技术指导与管理。种子收获后,农户将种子交付公司,并经公司检验合格后按合同约定的价格将种子款支付给农户,同时支付基层组织一定的管理费用。在自制模式下,如出现灾害性天气造成的损

  失,风险主要由农户承担,公司会酌情进行补偿;如因技术方案偏差造成的减产,风险由公司承担。

  自办模式,即公司流转/租赁一定的土地,派出管理人员自主组织生产及管理工作, 自办模式下的生产风险和收益均由公司承担。

  近年来,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支持农作物种子生产的政策性保险,鼓励保险企业、制种企业和制种农户探索制种流程商业化保险,对防范与减小制种企业和制种农户的生产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

  除少数区域或品种实行直销或省级代理外, 公司的销售主要是采用“县级经销商—乡镇零售商—农户”的三级经销商分销模式, 即公司与经销商签订经销协议, 规定各级经销商在某一区域(乡镇、 县、 市) 内代理销售公司的某些品种, 该协议一般每个业务年度签署一次。

  公司主要是采用收取预收款的方式来执行“先款后货” 的销售政策。所有销售均以销售协议确定各方权利义务, 并按照销售协议约定的销售内容和发货时间向经销商发货, 对于少数合作时间长、 信用等级高的经销商, 公司会适度给予一定的授信赊销。

  公司主要是通过物流公司发货,在产品发出并取得物流公司货运单时,产品风险已转移至各级经销商。对于部分品种或区域,公司依照约定的退货量标准接收退回的种子,并及时进行拆包等处理,确保种子质量不受影响, 超过协议约定退货比例的, 经销商须承担一定的退货费用。

  国外销售方面,公司依据协议约定将产品报关、 离港, 取得提单后, 产品风险已转移至经销商, 不存在退货的情形。

  公司自成立至今,“市场与产业导向、信息与资源共享、 标准与评价统一、 分工与协作明确” 的研发创新工作原则得到深入贯彻,已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 产学研紧密结合” 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按照“标准化、 程序化、 信息化、 规模化”要求, 建立起各环节紧密分工协作的分阶段创新流程, 全方面覆盖生物技术平台、 传统育种平台、 测试评价平台, 并提出了“提升生物技术平台、 夯实传统育种平台、完善测试评价平台、扩大研发队伍规模、统一多作物研发平台”的长期目标。得益于商业化育种体系的建立, 公司目前已培育出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 为公司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创新产品支撑。

  强大的自主研发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是公司核心竞争能力之一, 也是公司未来持续发展、 实现战略目标的基础之一。报告期内,公司以科技委员会为科研议事决策机构, 统筹负责科研管理及研发布局, 以总部研发中心及科技委员会办公室作为执行推动部门, 遵从一体化研发布局设计, 不断整合优质资源, 完善创新体系,延伸创新单元,规范、完善种质资源管理平台, 持续推进国内外科研基地建设。

  其中水稻以湖南为籼稻研发指挥中心, 湖南亚华种业科学院及民升种业科学研究院商业化育种团队以国内杂交水稻为育种方向, 辐射长江上游、 中下游、 华南地区选育高产优质绿色水稻新品种;以海南为国际水稻研发中心, 辐射印度、 印尼、 孟加拉、 越南以及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 沿线水稻种植国家;以南京南方粳稻研究院为基地攻坚南方粳稻区域, 目前已进入研发成果稳步输出阶段。

  玉米以联创种业及玉米研究院为主要科研团队, 面向东北、 华北、 黄淮海、 西南等主要玉米培养种植区域,并积极与巴西玉米研发团队联动, 开展玉米产业国际化布局, 种质资源交流国际化进程取得阶段性进展。

  果蔬作物中, 各研发团队以主要推广区域(黄瓜、 甜瓜以天津、 山东为核心, 辣椒以湖南、 海南为核心)为重点不断推出广受市场好评的新组合产品;小麦、 油菜、 棉花等作物同样建立了属地科研的育种团队。“张杂谷” 系列谷子、 三瑞农科食葵为代表的非主要农作物研发板块, 在河北、 内蒙古等作物资源优势地区建立了行业领先的属地科研模式。

  生物技术板块在华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隆平高科长沙生物技术实验室、 隆平高科生物技术(玉米)中心等分子育种平台基础上, 投资设立湖南隆平高科第三代杂交水稻种业有限公司, 聚集新一代杂交水稻技术开发, 投资杭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成立隆平生物技术(海南)有限公司, 高位布局玉米转基因品种开发, 逐步提升公司研发能力, 巩固公司产品及科技一马当先的优势, 抢占新技术周期背景下行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除建设良好的创新硬件环境外, 通过积极引进业界有一定的影响力的科学家、 制定并完善各项人才激励政策,公司已打造出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科研团队。

  报告期内, 公司国内外水稻、 玉米、 蔬菜等专职研发及研发服务人员达546人, 占公司总人数18.29%。以国际知名分子生物学家吕玉平博士、 “中国种业十大杰出人物” 和“全国劳动模范” 水稻育种专家杨远柱、“中国种业十大杰出人物” 玉米育种专家王义波、 国际知名玉米育种专家赵永亮、 “全国人大代表”杂交谷子育种专家赵治海等为代表的科学家团队, 和公司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 中国水稻研究所、 袁隆平院士团队、 万建民院士团队、 邹学校院士团队等专业机构所保持的

  测试评价作为商业化育种的重要环节,需要结合市场需求对完成配组的植物新品种的组合品质、抗性以及适宜性等作出科学、及时的评价,公司在南方稻区建立了杂交水稻新品种生态测试网,在西南区、黄淮海区、东华北区等主要玉米产区建立了玉米新品种生态测试网, 在一些重点区域建立了蔬菜、 小麦、 高粱、 谷子、 食葵等新品种生态测试网, 对公司新选育品种、 合作选育品种等进行国内、 国际目标市场的品种适应性测试评价, 确保符合市场需求的绿色优质高产新品种能持续稳定地投放市场。

  依据已建立的高密度生态测试网, 针对每年度配出的农作物新组合,公司制定了水稻新杂交组合不长于4年、 玉米不长于7年、 蔬菜不长于3年的“预试+区试+生态测试” 的品种测试评价流程, 信息化数据处理和采集的软件加强完善, 并将逐步实现智能申报品种审定和登记。

  报告期内, 公司依照“标准化、 程序化、 信息化、 规模化” 要求, 逐渐完备和规范分工协作阶段创新流程, 通过硬件建设、 人员配备、 资金保障、 规范流程, 在杂交水稻、 杂交玉米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积极且有效进展, 保障了育种创新工作的深入开展和规模化品种创新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公司水稻、 玉米、 蔬菜品种基本上为自主选育, 品种所有权完全归公司所有;部分与科研院所等合作选育的品种, 其品种所有权为公司与合作方共有, 各自权属比例通过合同约定。

  作为一家以“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院士名字命名、 主营业务聚焦农作物种业的高科技现代种业集团,公司以“推动种业进步, 造福世界人民” 为使命, 以“世界优秀的种业公司, 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综合农业服务解决方案” 为企业愿景, 积极为保障农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贡献隆平力量, 矢志为中国民族种业在世界崛起之梦想而努力。

  公司是国家首批32家取得“育繁推一体化” 经营许可证的种子企业之一, 先后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学技术创新型星火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中国种业信用明星企业”,公司“隆平高科”、“湘研”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隆平”积累了牢固的市场地位和很高的市场认可度, 是国内种子行业内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

  近年来, 公司通过并购国内的湖北惠民、 优至种业、 三瑞农科、 河北巡天和联创种业等优秀企业和陶氏益农巴西特定玉米种子业务, 进一步拓展了企业品牌矩阵,并大大增强和丰富了公司国际化品牌形象。报告期内,公司努力打造并持续提升领先行业的品牌影响力, 公司品牌声誉和行业影响力得到逐步提升。庆祝建国70周年之际, 公司名誉董事长、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院士荣获“共和国勋章” , 公司荣膺2019中国品牌强国盛典“榜样100品牌”,并获评中国品牌节“华谱奖”、“建国70周年70中国品牌”等殊荣;同时, 公司继2010年、2013年和2016年之后,第四次荣膺“中国种业信用明星企业” 榜首, 旗下联创种业入选“中国种业信用明星企业”,河北巡天和江西科源入选“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天津德瑞特和湘研种业入选“中国蔬菜种业信用骨干企业” 。

  品种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科学技术研发能力是种业企业最重要的竞争力。公司现已建设完成国内领先的商业化育种体系, 并从始至终坚持市场需求导向的研发创新理念, 水稻、 玉米研发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持续立足行业前列。目前公司作物育种研发试验基地总面积近10,000亩, 在全球水稻、玉米以及国内蔬菜、谷子、食葵等主要生态区都建有多个育种站,水稻、玉米年组配数量超30万份, 通过审定及登记的水稻、 玉米、 蔬菜等农作物品种数量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已创新、积累了大量符合市场需求的种子资源品系, 可组织并且开展覆盖我国水稻、玉米大部分生态区域以及东南亚、 南亚等水稻主要种植国家部分生态区域的大规模品种测试评价工作。

  公司在湖南、 天津、 河南等地拥有多个国内生物技术实验室和巴西生物技术研发中心, 依靠华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隆平高科长沙生物技术实验室、 隆平高科生物技术(玉米)中心等分子育种平台着力将分子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 生物性状开发、种质资源创新、生物计算信息化等技术在助力公司巩固行业领头羊的同时, 切实提高了公司研发创新水平和科研转化效率, 规模化品种创新水平大幅提升。

  报告期内, 公司以科技委员会为科研议事决策机构, 统筹负责科研管理及研发布局,以总部研发中心及科技委员会办公室作为执行推动部门, 以玉米产业为重点进一步推进组织架构完善, 并将水稻及黄瓜等较为完善的商业化育种体系进一步向系统内其他作物推广, 加快推出绿色优质高产新品种, 率先实现品种的升级换代, 提高农户种植效益, 逐步提升公司的产业竞争能力, 促进公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保障了育种创新工作的逐步深入和品种创新水平成果产出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2019年,公司新品种生态测试网保持稳定, 国内水稻测试网覆盖长江流域、 华南及黄淮海地区, 绿色通道自主试验点测试品种418个次,完成618个次品种试验, 全年各级试验共测试品种1,097个次,国际水稻测试网以三亚海外为主, 辐射印度、印尼、孟加拉、越南以及巴基斯坦等主要目标市场, 水稻测试数量达1,242个次;玉米测试整合北京联创、河北巡天等玉米产业公司在西南区、黄淮海区、东华北区等主要玉米产区的生态测试网, 形成了集团玉米规划化网络布局,共计完成玉米测试327个次;小麦依托联合体及省级试验2019年共计测试34个品种;蔬菜、 谷子等测试体系在主产区依托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基础, 稳定开展新品种测试, 完成22,177个次黄瓜、 南瓜、 辣椒等作物测试评价。截至2019年底, 育种体系在中国、 巴西、 美国、 巴基斯坦等7个国家建有13个水稻育种站, 22个玉米育种站, 7个蔬菜育种站, 4个谷子育种站和3个食葵育种站, 试验基地总面积近10,000亩。

  公司在长沙总部、 各控股子公司所在地以及海南三亚、 陵水、 乐东等地建立了高标准田间纯度鉴定基地, 对生产繁殖的种子及时进行质量鉴别判定, 确保公司种子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完善了从原原种—原种—商品种子—检验体系—售后服务体系的全过程的监控措施, 建立了一支由科技专家—技术员—农民技工—质检员—栽培专家组成的质量保证人才队伍。

  公司先后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ISO14000环境安全管理体系、 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从品种选育、 种子生产、 加工和售后服务全产业链提升质量管理上的水准, 实现公司新产品产值率达75%以上,引领行业发展。以研发为例, 公司杂交水稻亲本种子质量执行(纯度≥99.8%、 芽率≥85%) , 高于国家标准(纯度≥99.5%、 芽率≥80%) ;玉米种子纯度可达98.5%~99.3%(国家标准为96%~98%) ;黄瓜种子纯度可达98%(国家标准为95%) 。严格的全产业链质量管理体系和引领业内的质量执行标准, 帮助公司提高了入库种子质量合格率, 大幅度降低了制种除杂成本, 使制种农户收入逐年增加, 公司不合格种子转商率逐年降低, 提高了公司种子产品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报告期内, 公司继续以“湖南省省长质量奖” 为动力, 继续秉承“产品零缺陷, 服务零遗憾” 的质量理念, 以推进杂交水稻全程化制种技术产业化、 生产加工信息化, 进一步强化了全程质量控制, 有效提升了入库种子质量合格率, 进而提高了出库销售种子品质衡量准则。严格执行农业部对于种子标签的有关要求,细化二维码追溯体系管理, 做到每批次种子的产地、 加工、 物流及用户可追溯, 确保农户买得放心, 种得安心。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的大形势下, 优秀的研发能力、 强大的生产和质量控制能力相结合, 为公司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形态趋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依托强大的研发优势和产品的优点, 深入贯彻“多主体、 多品牌、 宽渠道” 的营销理念, 加强品牌梳理和区域整合, 强化协同管理;加强品种投前测试, 从严控制新产品投放, 努力做到精准营销;发挥各个品种的优势, 加强与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合作;深化示范营销、 会议营销等营销组合, 持续创新营销模式并建立跨产业营销经验共享机制, 各品类产品营销成效显著, 各产品市场占有率得到稳步提升。

  报告期内, 公司持续以“统一生产、 市场管控” 为核心, 有序推进水稻准事业部运作, 统一生产、 严控库销比, 强化统一市场管控, 清理网络渠道、 优化经销商队伍, 全面贯彻公司产品价格管控政策, 有实际效果的减少内部无序竞争和重复投入。同时创新共享联创种业多品牌运作经验、 德瑞特办事处销售模式和博洋9号直销模式, 细化差异化营销战略, 公司品牌营销水平和整体运作管控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 高效实现了公司对业务全面、 高效的可持续管理。

  2020年是公司五年战略规划的收官之年, 也是公司实施产业升级、 深化管理变革的关键之年, 更是迈向新一轮成长周期的开局之年。公司正面临以粮食周期和新技术周期启动的重大战略发展机遇。

  1、种业景气度回升趋势明显。近年来,我国粮价低位运行, 农民种粮积极性已跌至谷底。但是, 2019年以来国内猪价大面积上涨带动玉米、 豆粕等饲用原料需求量开始上涨, 叠加新冠疫情导致全球粮食贸易受阻, 非洲蝗虫灾害造成东非、 南亚地区粮食减产等事件, 水稻、 玉米库存加快消化;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中央1号文件、 国务院常务会议又分别明白准确地提出“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 稳住粮食播种面积, 稳定粮食产量”,“今年稻谷最低收购价保持稳定, 视情可适当提高,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恢复双季稻” , 在“市场底” 与“政策底” 形势明朗的大背景下, 新一轮粮食周期或将加速启动, 种业经过长达四年的低迷期已基本见底。

  2、 以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种业新技术周期即将开启。2020年1月, 农业农村部颁发了抗虫玉米、 抗除草剂大豆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标志着我国转基因市场的开放迈出了重要一步, 以转基因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种业新技术周期的开启, 将为具有产业和性状双重优势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倍增市场空间。

  3、 种业龙头的市场地位将逐步提升。经历大浪淘沙式洗牌后, 中国种业的竞争已确定进入科技、 质量、 营销与管理多维度综合较量的时代, 竞争优势迅速向种业龙头聚集, 行业集中度势必进一步提升。

  从公司层面来看, 一是公司现在存在对外投资较大, 负债率较高, 需优化资源配置, 向主营业务和重点领域倾斜;二是公司进入全球化管理阶段, 各主体研发、 管理以及市场等方面的协同和管控问题突出;三是在种植业适度规模化经营、 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趋势下, 公司的营销服务能力要一直迭代升级;四是管理滞后于发展的问题亟需加快解决。按照既定时间表着重以上问题或瓶颈点的攻坚, 加快迈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目标, 慢慢的变成了全公司的共识。

  2020年, 公司将以变成全球优秀种业公司的战略定位为指引, 深化改革夯基础, 稳中求进谋发展, 推动公司行业竞争能力、 生产经营财务健康水平持续提升, 具体围绕以下五点主要工作展开:

  一是坚持以聚焦种业为核心, 确保资源优先配置。二是盘活低效无效资产。三是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不超过17亿元, 实施种子加工生产线新建、 农作物转基因性状及品种研发、 数字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等项目, 逐步提升公司的行业竞争赛道站位。

  一是提升研发效率。合理控制研发投入, 提高薄弱环节、 主体的投入产出;加快科研团队协同与整合, 年内基本实现杂交水稻科研的整合与高效协同, 玉米科研协同取得阶段性进展。二是抓好水稻、 玉米等作物新品种测试审定与示范, 持续推出引领市场方向、 成本更具优势的“高产绿色优质” 新品种。三是继续推进全程机械化制种探索与应用, 升级加工设施体系。以超越国标, 引领同行为方向,逐步的提升质量管理上的水准。四是继续抓好以品种资源投放与市场管控为抓手, 营业销售能力建设为核心, 生产、 物流、 财务一体化为基础保障的杂交水稻“准事业部” 建设。

  一是切实把握国内以转基因为代表的种业新技术周期战略机遇, 科学配置研发经费投向, 持续强化对转基因性状的开发;二是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法律法规的要求, 开展转基因玉米试验基地的建设及转基因玉米新品种选育, 打造可持续的产品领先优势。

  一是科学制定生产经营财务计划, 降低库销比。二是全力以赴抓好销售工作, 提高经营性现金质量。三是降低费用成本。四是降低有息负债, 改善经营性现金流。

  一是全面推进信息化, 2020年底前实现科研、 生产、 营销、 财务、 信息五大模块系统上线并正常运行,为体系化管理完善数据基础。二是优化治理结构, 完成公司董事会、 管理层换届, 打造精干高效的集团总部。三是强化对分子公司服务与管控, 强化骨干人才盘点、 遴选培养与配置, 将子公司银行账户统一纳入集团资金管控平台管理, 逐步推进总部与子公司支撑性职能的整合。四是持续开展机制优化。完善各层级考核与薪酬管理制度, 适时启动实施骨干团队股权激励计划。

  “国以农为本、 农以种为先” ,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 基础性核心产业, 是推动现代农业生产进步的核心动力, 更是保障农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作为中国种业的领军企业, 公司将坚定聚焦主营业务, 以科研、 质量与营销为核心持续推进产业优势积累, 巩固国内种业龙头地位并拓展国际种业市场,带头提升行业价值、 践行社会责任。在高水平发展的总体指导原则下, 稳步提升公司纯收入能力和经营业绩。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