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竞雄】“中国杂交玉米之父”和农民同劳动、同吃窝头无怨言_欧宝体育登陆入口_欧宝娱乐手机版app官方网站下载

欧宝体育登陆入口

欧宝体育登陆入口

【李竞雄】“中国杂交玉米之父”和农民同劳动、同吃窝头无怨言

发布日期:2023-12-30 18:14:49来源:欧宝体育登陆入口点击量:1]

  小麦、玉米、水稻,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说起水稻,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几乎家喻户晓;说起小麦,专业领域里也有人知道“中国小麦之父”是金善宝。但在玉米行业,有个人曾被媒体称为“中国杂交玉米之父”,但当其本人得知此事后,让媒体删除了文章、并对文章作者进行了批评。他严肃地说,杂交玉米的发明不是几个人而是几代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我怎敢妄称“之父”?

  这个人叫做李竞雄。很多人可能对这个名字不熟悉,当时如果说出来他研制的玉米种“中单2号”可能就会有人知道。如果您还不知道的话,那就通过下文了解一下吧。

  李竞雄,1913年10月20日出生于江苏苏州。他在美国学成回国时,正处在解放战争的最后阶段。1948年11月初,他不顾亲友劝阻毅然北上,应聘到清华大学农学院任农学系主任;在既决定国家命运又关系个人安危与前途的关键时刻,他选择了留在清华园坚守岗位,迎接北平的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

  李竞雄是在国内最早在农业领域提倡杂交技术的科学家之一。1956年,他带领助手们培育出农大4号、农大7号等几个玉米双杂交种,被誉为“我国杂交玉米处女地初绽的鲜花”。

  1968年12月,毛主席提出“知识分子要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1969年8月,李竞雄随学校教育革命小分队到大寨探索教育革命,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翌年,教育革命小分队改归中国农业科学院编制,作为科技服务队,他留在昔阳县蹲点。时任大寨村农业科研组组长的高玉良,后来曾专门撰文回忆说:

  他(李竞雄)在厚庄村蹲点时,正是我们国家困难时期,粮食紧张,农民口粮不够吃,每年3~4月份基本上就没粮了,社员们只能吃一瓢玉米两瓢糠的窝头。

  李先生和社员们一样吃这样的粮食,生活上从来不要特殊照顾。他和社员一起劳动,不怕苦、不怕累。特别是每年作物生长季节,他也同我们一样劳动。为了品种的纯度,他不顾大雨后的泥泞,天刚晴就带领大家下地,挽着裤腿,泥里来水里去,腿脚都陷到泥里去,脚上划出血,仍和大家一起干活,不说苦和累。

  尤其在给玉米授粉时,他非常认真,给大寨社员和青年们做了很好的榜样。当时我倍受感动,也教育了社员同志们,社员都说人家是专家,还能对工作这么认真负责,我们更要学习专家的精神和做法。

  当时陈永贵同志说,老教授和我们一起劳动,劳动起来非常实在,说明他对我们农村和农民非常忠诚和信任,思想境界非常高,大寨人也要学习他的思想和精神。

  李竞雄先生虽在大寨公社的厚庄村蹲点,但是每隔几天就到大寨一次,和大寨科研组的同志共同搞科研,从育种到栽培、从理论到实践,做示范,手把手地教我们。

  在地里休息时,也给我们谈论日常工作和科研关键细节,怎样观察、怎样记载等等。李竞雄先生帮助我们培育大单1号、2号、3号这几个组合,还为我们引进“中单2号”。

  从20世纪70年代,我们大寨就成了真正的试验示范田,从大寨试种成功后,推广到昔阳县各个公社和村队,再推广到省内和全国各地。

  高玉良的字里行间,透露出来无不是李竞雄脚踏实地、不畏艰苦的工作精神。事实上,在主席时代,像李竞雄这样的科学家有很多。

  除了科学家的身份,李竞雄还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严师,在北京农业大学任教期间、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作为《作物学报》的副主编,轮到由他终审稿件时,往往都是伏案半日,片刻也不休息;不仅认真地看,而且还会一字一句地斟酌修改,连一个错的标点符号也不放过,不管是谁写的。

  有时他还会把作者请来,直言相告。和他接触少的人往往会认为他太严厉,不敢接近,其实他是最认真负责和实事求是的。他的这种耿直的性格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受到了同行和后辈们的尊敬。

  李竞雄是新中国第一代科技工作者的代表,是线日,李竞雄在北京病逝。值其忌日,如去向老人家致敬,愿老人家安息。